右侧显示信息
广告位 后台主题配置管理

网站首页 > 笔友分享 正文

党课讲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丰富与实现路径的拓展

w227 2023-05-26 15:57:13 笔友分享 383 ℃
广告位 后台主题配置管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下面,我们将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渊源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内涵的丰富、实现路径的拓展三个方面出发,深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丰富与拓展。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渊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句话包含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共同富裕观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二是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不可能齐头并进、一蹴而就。

(一)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在未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了的社会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这里,马克思将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作为未来社会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同时将自由支配的时间的增加看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因为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那时,财富的尺度决不再是劳动时间,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也表达过相似的意思:“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只不过,恩格斯更强调将社会化生产作为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目的性的手段。

在《哥达纲领批判》里,马克思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表达:“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未来社会共同富裕的前提和手段,将未来社会共同富裕中财富的尺度看作是自由支配的时间。因此,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共同富裕的问题就是人类解放的问题,是人类从物质贫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自由发展的问题,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那样,“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虽然,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论述中我们没有找到“共同富裕”四个字的表述,但从上述引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共同富裕”正是他们所要表达的未来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所以,马克思首先讲了未来共产主义的第一个阶段还存在着旧社会的痕迹,消费品的分配是按劳分配。

什么是按劳分配?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里指出,这个阶段“通行的是调节商品交换(就它是等价的交换而言)的同一原则。内容和形式都改变了,因为在改变了的情况下,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他任何东西,另一方面,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转为个人的财产。至于消费资料在各个生产者中间的分配,那么这里通行的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通行的同一原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劳动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这就是所谓的按劳分配。但是,这种分配原则“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从而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加上其他一些社会因素,最后的分配结果却会导致贫富不均。

可见,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即便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个阶段也只能是按劳分配,正如马克思所言,“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个阶段的按劳分配中产生的贫富不均,都是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决定的社会经济结构所带来的分配形式。在社会化生产发展过程中在现实中产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了无产阶级专政,生产条件本身的分配发生了有利于无产阶级的变化,消费资料的分配自然也发生了有利于无产阶级的变化,即缩小贫富差距趋向于共同富裕的变化。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不可能齐头并进、一蹴而就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很低。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理论一脉相承的是,邓小平同志也强调了社会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同志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特别之处就是,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手段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更为重要的是,邓小平同志在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时,将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看作是一个不可能齐头并进、一蹴而就的动态过程。邓小平同志说:“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当然,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为此,在时间安排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先后由解决温饱走向小康,再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经过改革开放迄今四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打破传统体制束缚,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决定前提出发,论证了我国当前“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同富裕进行了界定,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邓小平同志的相关理论一脉相承的,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理论总结。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擘画未来,将共同富裕不仅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还看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内涵的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大步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包含着许多有关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

(一)将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相结合,强化了共同富裕的时代特性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马克思根据对现存社会问题的剖析,对未来社会进行了预测,将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毛泽东同志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出发,认为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基础上,作出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这是对我国发展方位和历史阶段的正确判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以经济成熟程度为依据,始终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也说明共同富裕的实现同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经历不同阶段一样,应是一个动态、渐进、长期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党内党外庄严宣告,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了“两个十五年”的阶段安排,强调在第一个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在第二个十五年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将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相结合,使得共同富裕不再只是一个遥远的社会发展目标,而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有了阶段性的现实依托,有了近期展望,使共同富裕之路更加具体化、更具中国特色、更富时代特性。

(二)在实现共同富裕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了共同富裕的价值导向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揭示了私有制是产生贫富分化的根源,要将无产阶级从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中解放出来就必须推翻私有制,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所有人富裕”的共产主义新社会。其消灭剥削压迫,实现所有人共同富裕,建立“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的主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价值理念。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的执政理念升华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里也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在实现共同富裕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深化了对共同富裕中“富裕”的认识。将共同富裕中“富裕”的内涵深化为“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全面富裕,是对人民群众对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有了更高需求的殷切回应,是对“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现实关照,是站在人民立场上,切实考虑到了人民群众需求的价值表达,突出了实现共同富裕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另一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深化了对共同富裕中“共同”的认识。我们将“全体人民”作为共同富裕的主体,这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将“全体农村人民”作为共同富裕主体的拓展,是对改革开放初期“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实际推动,是对全体人民能否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关注,充分彰显了坚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决心,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三)将实现共同富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呼应,增添了共同富裕的世界意蕴

共同富裕是整个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景,中国“一枝独秀”不是目的,全世界人民共同摆脱贫困,共同走向美好生活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马克思、恩格斯曾论述过,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资本的逐利性引导资本家在世界各地寻找原材料生产地和销售市场,打破了人类交往的地域局限性和民族局限性,人类历史逐渐向世界历史转变。但与此同时,随着国际分工地位的形成,发达国家凭借先进技术等要素优势榨取了发展中国家的剩余价值,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分化。在人类历史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中,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分化理应得到更多关注,世界共同繁荣成为共同富裕的应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愿继续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一道,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共同富裕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人类追求幸福、建设美好世界的道路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共同富裕的实现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呼应,强调“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坚持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主张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世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充分彰显了中国“为世界谋大同”的大国担当,开拓了共同富裕的国际视野,为共同富裕的内涵增添了世界意蕴。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的拓展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进一步发展问题的根本。我们要在实践中实现共同富裕,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把蛋糕做大”。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当一段时间里,我们为了生产力的增长导致基尼系数呈现扩大趋势,但是富裕并不是让基尼系数无边界扩大。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也实现了两大奇迹,那就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社会的长期稳定。为什么能做到这两大奇迹?主要是因为我们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群众实现了各自收入的增长与生活的改善。

2008年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作为世界工厂,我们要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即主要靠要素推动增长,不是通过创新来推动增长,在世界产业链上没有竞争力。所以,在共同富裕的题目下,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富起来,在世界产业价值链上更高地攀升。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的拓展,为了提升在世界产业价值链上的地位,我们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

马克思认为,在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后,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个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不能支持按需分配,个人消费资料的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由此可以推论,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效增长,二是合理分配。其中,经济的有效增长是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满足的首要条件。因为只有经济增长才能带来富裕,共同富裕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相对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之上。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出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诸如国内消费需求得不到有效供给,从而导致“需求外溢”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命题,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为总要求,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要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其目的是为了使我国的供给能力与我国人民日益增长、多样化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匹配,从而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注重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着力点的重大调整,是化解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矛盾的重大举措,是新时代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治本良方,有力夯实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二)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共同富裕保障机制

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是富有者越来越富有,贫穷者越来越贫穷。实现共同富裕不能仅满足“经济增长”这一首要条件,也应注重“合理分配”,防止过大的收入差距,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先富带动后富”,希望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裕起来以带动帮扶后富,指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后,面对小康水平低下、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江泽民同志强调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倡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进入二十一世纪,面对国内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情况,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富裕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当今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共享”体现的正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四个方面,其中的共建共享是针对共享的实现途径而言的,强调要聚民智、集民力,充分发挥人民主体力量,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享受的局面。共建共享的主体是人民,从主体来看,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发展不足,这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因而,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便成为新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完善要素参与分配机制。

(三)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统筹城乡发展,突破实现共同富裕核心难题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很薄弱,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非常明显。因此,长期以来,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成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障碍。中共中央在1953年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

社的决议》提出,“为着进一步地提高农业生产力 迅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以便逐步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主张依托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全体农民的共同富裕。改革开放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农民率先探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盘活了农村经济。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组织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党中央强调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增长方面农民的持续增收,也是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是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切实考虑到了广大农村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着力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不仅与共同富裕具有一致性内涵,又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有力拓展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总而言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内涵,也拓展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对于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结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并为全球的繁荣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带动全世界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要以新思想为指引,要依据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出新举措,拓展新路径,要付出更加积极的努力,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联系我们
付费后若不能复制,请刷新页面重试。 如有问题,再加客服微信。 工作日上午8:30-11:30 14:30-17:30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领取验证码
注:需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以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费30天内免费复制

价格:2.99元

支付宝支付
扫一扫,支付¥2.99

正在加载二维码...

支付完成后,请等待10秒左右,请勿关闭此页
请在这里放置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