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讲稿讲义 正文
广告位 后台主题配置管理 |
同志们: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来不得半点松懈。”在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对于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确保党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就围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这一主题,共同上一堂党课。
一、深刻认识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地位
(一)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从历史角度来看,党的政治建设始终贯穿于党的发展历程。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征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通过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引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例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政治理念,为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星星之火得以燎原。据统计,在这一时期,全国建立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党员人数从大革命失败后的1万多人发展到30多万人。从现实意义来讲,党的政治建设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53.9万亿元增长到121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加到86000元。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的坚强政治领导,彰显了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二)党的政治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政治上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首要体现。一个政党只有政治上先进,才能引领时代潮流,赢得人民拥护。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带领人民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如“一五”计划期间,156项重点工程成为新中国工业建设的基石,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现了党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先进引领。政治上的纯洁性是党的纯洁性的根本保证。党的历史上,通过开展整风运动等方式,不断纯洁党的政治队伍,确保党的肌体健康。延安整风运动,通过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为夺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党的政治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从脱贫攻坚来看,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不懈奋斗,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这一伟大成就的背后,是党坚定的政治决心和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党的政治建设能够引导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党一声令下,全国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拼搏,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彰显了党的政治建设在凝聚力量方面的巨大作用。
二、强化政治意识,筑牢政治信仰根基
(一)坚定政治信仰,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政治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党的政治信仰基石。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夏明翰在就义前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壮丽诗篇,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表达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全国有名可查和其家属受到优抚待遇的烈士达370多万人,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政治信仰,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信仰更加坚定。数据显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全国参加主题教育的党员达9000多万名,通过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和政治信仰得到进一步强化。
(二)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政治清醒。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是党员干部的重要政治素养。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政治清醒。例如,在意识形态领域,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企图动摇我们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党员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敏锐识别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网络上关于抹黑英雄烈士、歪曲历史等错误言论时有出现,党员干部通过及时发声、坚决抵制,有效维护了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思考问题。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党员干部要迅速判断事件的政治影响,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在“7·20”河南特大暴雨灾害中,党员干部迅速行动,组织群众抢险救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稳定社会情绪,展现了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三)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令行禁止。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的生命线。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党的历史上,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在长征途中,红军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据记载,红军长征经过彝族聚居区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红军严格遵守与彝族的约定,顺利通过彝族地区,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做到“五个必须”,杜绝“七个有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严肃查处了一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案件,如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彰显了党中央坚决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决心。通过这些案件的查处,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性,自觉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三、坚持政治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党的历史证明,只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才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胜利。在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使得各野战军能够密切配合,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经济、科技、外交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国在5G通信、高铁、航天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5G基站数量占全球比重超过70%,高铁运营里程达到4.2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优化党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工作的体制机制等。通过改革,党对各领域工作的领导更加科学、高效。例如,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党中央通过科学的决策机制,制定了“一带一路”倡议,截至目前,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提高党的领导水平,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党坚持依法治国,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在环境保护领域,通过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从2015年的76.7%提高到2023年的82.7%,这得益于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三)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在经济领域,党通过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引导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党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截至2023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13.3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9.6%,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在社会领域,党加强对社会治理的领导,维护社会稳定。通过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例如,在一些城市推行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城市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员,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解决群众问题,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在文化领域,党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自信。近年来,国产优秀影视作品不断涌现,如电影《长津湖》票房突破57亿元,激发了广大观众的爱国热情,彰显了党对文化领域的有效领导。
四、提升政治能力,锻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一)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是党员干部的核心政治能力。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方向。例如,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下,党敏锐地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大势,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1.5%,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把握全局能力要求党员干部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思考问题。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党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例,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产业转移和升级,实现了区域内交通、生态、产业等领域的协同共进,提升了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二)提高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能力是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素养。在网络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纷繁复杂,党员干部要善于辨别真假,抵制错误言论。例如,在面对一些谣言和虚假信息时,党员干部要及时辟谣,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认知。据相关统计,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党员干部积极参与舆论引导,有效降低了谣言的传播范围和负面影响。保持政治定力要求党员干部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坚定政治立场。在反腐败斗争中,许多党员干部面对利益诱惑,坚守廉洁底线,展现了强大的政治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438.8万件、470.9万人,其中中管干部553人,通过这些案例,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保持政治定力的重要性。驾驭政治局面能力要求党员干部在复杂局面中能够迅速作出决策,掌控局势。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党员干部要挺身而出,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化解危机。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灾害救援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有序组织群众疏散转移,保障救援物资供应,有效维护了社会秩序,展现了驾驭政治局面的能力。防范政治风险能力要求党员干部树立底线思维,未雨绸缪。在金融领域,党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通过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定,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这得益于党对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和化解。
(三)加强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培训,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培训是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培训,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专题研讨班等方式,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例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每年举办多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围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政治能力提升等内容进行系统培训。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共培训各级领导干部超过10万人次。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要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干部。通过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挂职锻炼,让干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政治能力。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干部深入贫困地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锤炼了政治能力,涌现出了黄文秀等一大批优秀干部。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同志们,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共同努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 2025-02-21 专题党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汇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 2025-02-21 党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5-02-21 党课:锻造一支素质过硬的纪检监察队伍
- 2025-02-21 党课——从党的百年浩瀚征程中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
- 2025-02-21 2月份党课:持续在政治、作风、廉政方面自我锤炼,做新时代德才兼备的合格党员
- 2025-02-21 党课:筑牢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防线,推动企业稳健发展
- 2025-02-21 党课:从三次谈判看中国志气、中国骨气、中国底气
- 2025-02-21 党课:从毛泽东诗词中感悟共产党人初心使命
- 2025-02-21 专题党课: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2025-02-21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评估规范》解读讲稿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