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显示信息
广告位 后台主题配置管理

网站首页 > 讲稿讲义 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党课:直面挫折、永不言弃者终将圆梦

w227 2025-04-15 10:00:20 讲稿讲义 68 ℃
广告位 后台主题配置管理

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在我们精彩的职业生涯中,前进的征途中不仅仅有鲜花和掌声,陪伴我们更多的是崎岖与坎坷。那么当我们在前进的征程中遇到这些崎岖坎坷的时候,是坚定信心鼓起勇气跨越这一道道沟壑、越过这一道道险滩,还是在挫折、困难面前选择退缩,就地躺平,从此一蹶不振。这对于我们新时代党员来说,不是一道选择题,我们除了冲锋向前,别无选择,不管前行的路多么崎岖坎坷,我们仍要笃定前行,一往无前。今天,我们就以“永不言弃者终将圆梦”为题,一起聊一聊怎么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挫折困难。

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把挫折当转折,于困境中奋起

什么是挫折呢?《心理学大词典》对挫折的定义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反应,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现实中,我们都会遇到。其中在大家反映比较多的,有和朋友的关系因小事闹僵,亲人的离世,不被理解,被上级误解,受批评,能力被否定,工作受阻,工作节奏跟不上,面试碰壁,找不到工作没钱,孤独没有朋友。有人对“挫折”做过这样的解读,说挫折和挫败虽一字之差,细想起来却大有不同。有的人把遭受挫折当成转折,这叫挫折;而有的人把遭受挫折当成失败,这就叫挫败。能把挫折当转折的人,会主动吸取教训,重整行装再出发;而把挫折当挫败的人,只会垂头丧气,从而一蹶不振。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必然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

(一)挫折是锻炼自己成长进步的“磨刀石”

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对年轻党员来说,挫折是成长进步道路上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要学会把挫折当成人生中的“存折”,转化为奋斗道路上的正能量和新动能,让挫折成为锻炼自己成长进步的“磨刀石”。人的成长成才是有规律的。能力并非凭空而来,也不是自己说有就有。古人说,“逆则生,顺则夭矣;逆则圣,顺则狂矣”。人一直处于顺境中就会骄狂、颓废未必尽然,但是逆境更能磨炼人的意志、锻炼一个人的能力素质是肯定的。在东京奥运会上打破亚洲短跑纪录的苏炳添,在一次比赛中曾因压枪起跑而被红牌罚下,这让他一度害怕起跑,几年后又经历腰伤退赛,但他还是勇敢地站在起跑线上,并“一战封神”。苦难和挫折,有时是给人以挫败感,但也激发人的斗志和潜能。没有比“躺平”更容易的姿势,也没有比半途而废更轻松的逃避方式,但选择了一往无前、百折不挠,就选择了持续成长。

(二)挫折是提升自己能力素质的“垫脚石”

有的人陷于挫折带来的痛苦,消极颓废、意志崩溃,挫折成为人生走下坡路的起点;有的人在挫折中经受锻炼和考验,愈挫愈奋,使挫折成为通向事业成功的起点。挫折能够昭示前进的方向,我们党从一叶红船出发,经历了诸如大革命失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无数挫折后,才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挫折能够激发拼搏的动力,人在顺利时往往容易松懈,甚至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但在遭遇挫折的情况下,反而会更加振作、拼劲十足,最终达到甚至超过预期。年轻的我们应当把挫折当作成长路上的路标和灯塔,时时提醒自己该往哪里走、不该往哪里走,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实现奋斗目标。

(三)挫折是助自己走向成功的“铺路石”

“人的生命就像海水在奔腾,不遇到岛屿和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对于年轻的我们而言,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挫折,倘若把挫折当成挫败,沉湎于痛苦和埋怨之中,无限放大负面情绪,所受挫折就会成为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会让你离成功渐行渐远;唯有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于正视挫折,从中发现和看清自身弱点,不断完善自我,才能从挫折中找到成功之法,让挫折成为助自己走向成功的“铺路石”。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却遭到围攻和断粮的窘境,但他没有放弃;屈原遭小人陷害,正确的主张不被楚王采纳,反而遭到了流放,即便如此,他也未曾屈服;孙膑受到同门庞涓妒忌迫害,被挖去膝盖骨,可他研修兵法从未停止过……事实证明,善待挫折,把它当作通往成功的铺路石,就能锤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品质,助力自己走向成功。

二、“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直面挫折,永不言弃者终将圆梦

古往今来,许多有志者都经历过挫折与失败,但他们愈挫愈奋,永不言弃,在逆境中成长,在困厄中奋起。

(一)从人生之路看,挫折是不可或缺的历练环节

人生就像一条不断向前的曲线,既有波峰也有波谷;就像一座座连绵的山脉,既有山脚的荆棘也有山顶的美景;就像季节的变换,既有凛冽的寒冬也有火热的盛夏。回望党的百年峥嵘岁月,无数革命先辈的背后都有着一段段与挫折抗争的不凡经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同志,他的政治生涯中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三落三起”的跌宕起伏,政治生涯充满坎坷。1933年3月,邓小平等人因为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反对“城市中心论”和军事冒险主义,以博古为代表的临时中央在江西开展反对所谓“江西罗明路线”斗争,将邓小平认定为“毛派头子”,一度被关进监狱,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933年夏,邓小平因受王稼祥等领导人赏识,到瑞金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并主编《红星报》,这是他政治生涯的第一次“落起”。1966年8月,《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发表,矛头直指刘少奇、邓小平。1967年4月,《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点名批判邓小平,称他为“党内另一个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968年10月,邓小平被撤销一切职务,1969年10月带全家下放江西接受劳动改造。1973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邓小平的党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1975年初,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并主持党、政、军日常工作,经历了政治生涯的第二次“落起”。1975年11月,一场新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开始。1976年4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控邓小平为“天安门事件总后台”,对其作出“开除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的处分决定。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粉碎,“文革”结束。1977年7月召开的中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恢复了全部职务,成为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经历了政治生涯中第三个“落起”。邓小平作为中共重要领导人,在政治生涯中却不断遭遇挫折、坎坷,特别是在“文革”中两次被打倒,家中多次被“红卫兵”查抄,长子邓朴方也因迫害致残。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之下、坎坷之中,经历这么多磨难,邓小平依然没有轻言放弃,依然相信组织,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乐观的人生态度,一次次重新走上政治舞台,最终成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二)从成功规律看,挫折是成就事业的必经之路

凤凰涅槃才能重生,毛虫破茧才能成蝶。中国革命经历无数次低谷和困境才取得胜利。革命如此,每个人的人生同样会遇到很多挫折考验。前段时间,随着神舟十五号圆梦太空的航天员邓清明在网络登上热搜,成为网络新的热点。邓清明作为1998年首批14名航天员中当前唯一一名仍在现役却没有上过太空的航天员,在逐梦苍穹的征程中,一次次怀抱希望出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却一次次带着失望与太空擦肩而过。2005年,邓清明以微小分差落选神舟六号任务,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成功飞天;备战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邓清明出色完成全部准备工作,却再一次与飞天无缘。一次次与任务擦肩而过,有过失落,也有过泪水,但他从来没有彷徨过,更没有放弃过。他笃定“是战士,决不能放下武器,哪怕是一分钟”。2022年11月28日,邓清明第三次出现在问天阁。不同的是,这次是他成为航天员后首次以主份的身份在这里亮相。从备战到备份再到主份,为了追逐一飞冲天的梦想,邓清明深潜了近25年,耕耘了近25年,也等待了近25年。32岁进入航天大队时,他风华正茂,如今56岁成为主份,终于圆梦太空时,已经两鬓斑白。“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永不放弃者能坚持到最后,靠信念,靠汗水,也靠能力。邓清明时刻把自己保持在最佳状态,时刻准备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他常说,“宁可备而不用,决不可用而无备”。长期备战,他坚持一往无前;作为备份,他备出最高水平;作为主份,他拿出一流素质。邓清明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挫折面前不屈服、不言弃,终将会等到“守得云开见月明”圆梦时刻,挫折,也将是成就事业的必经之路。相反,那些遇到不顺就气馁,遇到困难就止步,遇到失败就“躺平”的人,注定看不到“一览众山小”的美景。

(三)从成长周期看,挫折并非难以逾越的鸿沟天堑

挫折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各个时期都可能遇到,但并非难以克服、无法战胜。从少年的学业到青年的情感,从中年的事业到老年的健康,可以说,挫折会伴随我们的一生。那么,面对学业、情感、事业上的挫折时,我们做得怎么样?我们是否还因愿望没有达成而郁郁寡欢;是否因身体伤病而碌碌无为;是否因感情不顺而牢骚满腹。让我们一起走进郑明岗用一条腿撑起的军旅人生,感受逆境中成长绽放的精彩人生。有人曾经这样评价郑明岗:钢的骨、热的血、铁的意志,用不屈的意志对待人生挫折,用赤诚的灵魂标记精神高度。时间回溯到2014年5月,厄运不期而至——原本健康的郑明岗突患动脉血栓脉管炎。病魔来袭,郑明岗先后经历6次截肢,4次病危抢救的残酷磨难,最终失去了左小腿。但病魔没有将他击垮,截肢后,他像马兰山区倔强的马兰花一样绝壁生长、迎风绽放,穿着假肢苦练行走,尽管衣服被汗水浸湿,假肢上满是鲜血,他仍不停地一步一步往前挪,结果仅用了30天就能适应假肢,可以正常走路。出院归队后,为了能在考核中取得好成绩,他刻苦训练,成为名副其实的尖兵。在常人看来,他经历的挫折、遭受的打击可能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天堑,可能就此沉沦一蹶不振,但郑明岗用坚强的意志书写了奋斗的青春,用一条腿奔跑在奋进的征程中,跑出了绚烂的人生。

三、“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笑对挫折,在挫折中勇毅前行

(一)面对挫折,要夯实理想信念根基

理想信念是人们心灵世界的核心、精神世界的根系。理想信念正确与否、牢固与否,影响当下、决定未来。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引领精神,指引方向,即使前路坎坷、境遇复杂,也能透过乌云阴霾,看到希望曙光。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优秀年轻干部必须对党忠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长征途中,红军翻越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余里,进行战役、战斗600余次,击退上百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将士牺牲,历经千难万险,最终胜利完成战略转移任务,取得伟大胜利。毛泽东在谈长征时曾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是什么让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在挫折苦难面前不畏牺牲,最终走向胜利?答案只有一个——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面对挫折,要建立正确思维方式

挫折感是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产生的情绪反应,是一种心路历程,是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挫折感在某种意义上体现的是思维方式的较量。有的人面对挫折,将其看成人生的另一个太阳,透过消极因素看到积极的一面,做真正的归因,不自我否定,不轻言放弃,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构建坚硬的心灵内核。而有的人面对挫折,习惯把挫折失败归因于“我无能”,自我否定,怀疑抱怨,甚至产生羞耻感、瓦解感,使精神颓废僵化,行动懒惰固封。正如巴尔扎克所言:“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一个万丈深渊。”

(三)面对挫折,要增加韧性耐力

成功与挫折往往仅有一步之遥。挫折必然是痛苦的,但挫折和苦难恰恰是人格、品行、才干的主要塑造者。对于挫折的韧性耐力,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墩墩苗”做比喻,强调“优秀年轻干部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抗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唯有在困苦中摔打锤炼,逆境中磨砺心智,才能实现大事难事中见担当,逆境困境中见襟度,锤炼承受挫折的韧性耐力。这种韧性耐力是富有智慧的忍耐,是建立在洞察力、希望和乐观主义之上的,最终实现本领跃升、能力跨越、人格塑造。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所以具有超人的胆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卓越的治党治国治军才能,都是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经受各种艰难困苦,在尖锐复杂的斗争考验中磨炼出来的。请记住马克思的一句话吧: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永不言弃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同志们,人生在世,不可能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追梦的路上,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更多的是不如意。面对困难和挫折,永不言弃者总是迎难而上、砥砺前行。面对挫折,要再接再厉,锲而不舍,勇往直前,变挫折和困难为自己实现目标的动力。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晋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一句话与同志们共勉:“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心更宽的海。”相信自己,永远是最强大的。

联系我们
付费后若不能复制,请刷新页面重试。 如有问题,再加客服微信。 工作日上午8:30-11:30 14:30-17:30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领取验证码
注:需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以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费30天内免费复制

价格:2.99元

支付宝支付
扫一扫,支付¥2.99

正在加载二维码...

支付完成后,请等待10秒左右,请勿关闭此页
请在这里放置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