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讲稿讲义 正文
广告位 后台主题配置管理 |
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县域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单元,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踏上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强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新篇章。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强县,要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强县,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
(一)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县域发展的根基和支柱。要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
一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我县主导产业,深入推进“百企转型、百项技改”行动,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二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要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吸引力。加强园区产业布局规划,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园区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
一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物流企业,提高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发展科技研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机构,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服务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二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适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壮大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鼓励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强家政服务行业规范和标准建设,培育家政服务品牌,提高家政服务质量和信誉。
(三)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要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动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等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二要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带动能力广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品牌创建,提高市场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挖掘乡村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和特色旅游线路。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培育农村电商人才,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强县,要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强县,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高城市品质和综合承载能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一要科学规划城市。立足城市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发展基础,高标准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注重城市风貌特色塑造,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权威性。加强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有机衔接,实现“多规合一”,确保城市建设有序推进。
二要加快城市建设。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三要加强城市管理。树立城市管理精细化理念,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城市综合执法,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一要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扶持力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二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质量,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善灌溉排水体系,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保障农村用电需求。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光纤宽带、4G/5G网络等全覆盖,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
三要推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减少农业污染排放。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建立健全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体系,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水平。加强乡村生态系统保护,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环境。
四要加强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村自治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提高农民法治素养,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农村德治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三)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
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是要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平等交换。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要推进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保障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等改革举措,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城乡平等就业制度,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农民工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
二要加强城乡金融服务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信贷投放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消费升级等方面的金融需求。支持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增强服务“三农”能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户信用评价机制,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农村金融风险。
三要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加大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标准统一。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建立城乡教师、医生等人才交流机制,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服务,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
三、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强县,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强县,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要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标先进地区,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一站式”服务功能,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提升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
二要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保护企业创新成果。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部门协同监管,提高市场监管效能。
三要强化服务保障。建立健全企业服务机制,加强对企业的跟踪服务和指导,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招商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招商服务,提高招商质量和效益。
一要明确招商方向。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招商目录和产业地图,明确招商重点和目标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加强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分析研究,找准产业链缺失环节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补链、强链、延链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二要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基金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成效。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等的联系合作,举办各类招商推介活动,宣传推介我县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来我县投资兴业。
三要优化招商服务。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全程跟踪服务机制,从项目签约、落地、建设到投产,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加强项目要素保障,优先保障重大招商项目的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需求,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力度,调动各级各部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区域合作交流
区域合作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要积极融入国家和省、市重大发展战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互利共赢。
一要积极融入区域发展战略。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的产业对接、项目合作和人才交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优质资源,提升我县经济发展水平。
二要加强区域间合作交流。加强与周边县市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积极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与交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对外贸易,提高我县经济的外向度。
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强县,要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展现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强县,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要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优化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解决好城区学校“大班额”和农村学校薄弱等问题。
二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待遇,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
三要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克服“五唯”顽瘴痼疾。推进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健康是人民幸福之本,是社会发展之基。要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一要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改善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实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
二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加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推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加强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管理,降低药品价格,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
三要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吸引和留住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定向培养、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落实乡村医生待遇保障政策,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一要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参保扩面工作,实现应保尽保。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适时调整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金等标准,保障参保人员基本生活。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二要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加大对特困人员、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标准和救助水平。加强临时救助工作,解决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
三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和管理,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就业扶持,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弘扬慈善文化,营造良好的慈善氛围。
(四)促进就业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一要落实就业政策。加大对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落实稳岗返还、创业担保贷款、就业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和解读,提高政策知晓度和落实率,确保政策惠及各类就业群体。
二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鼓励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三要优化就业服务。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功能,为劳动者提供全方位、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开展就业专项活动,举办各类招聘会、就业洽谈会等,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四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创业的扶持力度,优化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创业培训、融资服务等一站式创业服务。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创业示范基地和创业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劳动者创业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返乡创业,支持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
五、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强县,要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彰显新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强县,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
一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加强水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生态修复,保障水资源安全。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强化扬尘污染管控,改善空气质量。加强水污染防治,推进重点流域、重点水域水污染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水环境质量安全。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场地再开发利用,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三要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监管体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和动态监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完善环境应急预案,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二)推动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一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升级。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产业,提高绿色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绿色种植、养殖技术,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
二要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资源能源全过程节约管理,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推进节能降耗,加强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和设备。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控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三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广绿色建筑,鼓励居民使用绿色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开展绿色出行行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步行、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加强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三)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一要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补偿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要建立健全资源环境管理制度。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明确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和权利义务,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监管。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科学评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开发强度和规模。推进资源环境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要强化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考核权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责任追究。
同志们,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强县,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强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 上一篇: 【写材料用典】躁则失君
- 下一篇: 民政局长二十届三中全会宣讲提纲
猜你喜欢
- 2024-11-12 党课讲稿:规范党员网络行为 严禁触碰法纪底线
- 2024-11-12 专题党课:党员干部要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 2024-11-12 县委书记党课讲稿: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 以严的纪律保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 2024-11-12 机关干部党课讲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筑牢健康根基
- 2024-11-12 机关党委书记党课讲稿:以全面深化改革锐气担当 开创机关党的建设新局面
- 2024-11-12 机关党支部党课讲稿:凝聚思想共识 强化使命担当
- 2024-11-12 党课: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 2024-11-12 机关党支部党课讲稿:强作风建设锤炼过硬能力
- 2024-11-12 辅导报告: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筑牢财政科学管理根基
- 2024-11-12 党课讲稿:重温党史守初心,砥砺前行担使命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