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显示信息
广告位 后台主题配置管理

网站首页 > 讲稿讲义 正文

在全省税务系统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专题培训班上的辅导报告

w227 2024-12-19 16:35:43 讲稿讲义 22 ℃
广告位 后台主题配置管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税制改革作出部署。新时代以来,我国坚持用改革的方法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以改革为发展添活力、增动力。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税收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的前提下,为实现税收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取得明显成效的目标,我们必须锚定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兴税强国”目标,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大视野中推进税制改革,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从外部看,准确把握税制改革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定位

坚持系统观念,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跳出税收看税制改革,税制改革除在立税、征税、分税、用税等各改革环节都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外,还要在改革进程中保持与其他领域改革方向和目标的一致性,从更高层面统筹税收政策的制定、执行和优化。税制改革要服从于整体的战略目标,既聚焦税制改革的鲜明指向和重点任务,又要对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把握与其他领域改革的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的耦合性,以全局性观念、前瞻性思考、整体性谋划来推进税制改革与其他改革之间的协调配套。

面对我国仍是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随着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而逐步显现,需要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同领域内的社会变革,有可能对另一类改革带来冲击,进而产生政策之间的运行冲突,最终消解不同改革政策间的实际效应。税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改革,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点、线、面各层级,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诸多改革措施,税收都与之密切相关。

从我国税收制度发展历程看,税制改革的步伐总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和任务相契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相呼应。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视野下,坚持系统观念,把税制改革的各项举措落实统一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系统工程,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增强与其他领域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总结新时代以来税制改革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适应国家宏观层面改革的新变化、新趋势、新特点,建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税收制度,以更好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二、从传统看,税制改革是发挥税收职能的本质要求

(一)强化组织收入职能是税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税收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与之相对应的,税收制度是经济制度在税收领域的具象化,税收职能也体现政府的经济职能。对税收职能的认识和把握,确定着税收制度的改革方向和税收体制的整体形态。税收职能指的是税收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的经济职能。从通过征税为政府取得满足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公共支出需求的财政资金出发,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佳形式和主要形式。组织收入职能是税收的基本和核心职能,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依靠税收作为主要手段取得财政收入。2023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78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81129亿元)占比为83.55%。税收收入是我国政府主要且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

税收将一部分社会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以保障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安全性及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高质量发展需要国家有充足的财力主导完成,这对现代税收制度的收入筹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组织收入上,既不能简单沿袭组织收入“量”的积累,更要注重“质”的提升。在此基础上,税制改革要锚定新发展阶段转换过程中的税源、税基、税种、税率等结构的变化,因为这些是税制中的基础性要素。与国家宏观层面改革的目标任务匹配度越高,税收筹集收入的基石会越牢固。要将确保形成持续适度的组织收入能力,作为优化税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例如,在维护现有税源和挖掘潜在税源方面,应关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带来的税制缺位、税种适配性弱等问题,探索数字税、数据税等税种的开源和创新。

(二)优化调控经济职能是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但客观上存在着市场失灵的先天缺陷,因此政府要用“看得见的手”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税收是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进行调控的有效杠杆之一。遵循“经济–税收–经济”的逻辑,通过税制改革充分发挥税收调控经济的补充性、适应性经济职能,能够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熨平经济周期,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税收职能的载体,税收制度应在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经营主体经营活动规律、纳税人遵从规律的前提下,实施定向、相机以及逆周期调节等,以纠正市场偏差,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深化调节分配职能是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税制改革是构建完善的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一环。收入分配公平,不仅关乎民生,而且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税制改革要重点关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等方面。

在市场根据资本及劳动等生产要素贡献程度进行初次分配时,税收调节收入分配职能的发挥要建立在注重效率的税制基础上。增值税多档税率和有效的税负差异是对初次分配效率的考量,税制改革要注重强化增值税中性特征,提高增值税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配置效率,推进初次分配面向各类群体的均等化、无差别化。税制改革要更好发挥消费税、资源税在消费引导、资源占有等方面的收入分配调节职能,更好实现税收对社会财富分配的调节。

为实现共同富裕、均衡发展的目标,在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时要强调促进公平正义。个人所得税中超额累进税率能够促进纵向公平,综合征收制度和专项附加扣除助力实现横向公平。税收优惠政策的引导实现了对收入分配的有益补充,比如企业或个人捐赠可享受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减免政策。税收调节收入分配能够避免资本垄断、消除贫富两极分化,承担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使命。

三、从创新看,税制改革是发挥税收作用的现实要求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背景下深入推进税制改革,建立现代税收制度,是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可以为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一)税制改革要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内发挥优化资源配置作用

1.税制改革要确保资源优化配置。市场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形式,市场能够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最大化。但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非起全部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良性互动,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税收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要围绕实现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等目标进行更加有效、更加精准的调节。要明确税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在微观层面专注资源配置;在中观层面引导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在宏观层面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促进我国走出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税制改革要保持央地财力格局总体稳定。一方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是强调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新举措。在我国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中,中央政府掌握税收开征、停征和税基、税种、税率制定等基本事项,地方政府通过分得的税收收入和财政转移支付获得满足辖区居民公共需要的资金。为保证地方政府的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应“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适当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权限”,以捋顺央地收入关系,充沛地方税收收入,更好激励地方政府履职尽责。另一方面,中央和地方之间财政关系的调整要与新时期经济形势相结合,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整体目标相适应。在当前财政紧平衡的状态下,保障中央政府成为财政收支活动的中心、保持和加强中央调控能力尤为必要。但也要在预算制度、税收制度和央地财政关系中看待税制改革,在完善地方税体系、培育地方主体税种方面有所突破,从而稳定地方预期,协调好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地方政府能动进取之间的平衡,形成中央和地方激励相容的机制。

(二)税制改革要在赋能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维护市场统一作用

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产业分工的细化,要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新产业、新业态的孕育成长也需要一定规模的市场容量。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产生强劲的规模效应,参与主体类型丰富、数量充足,能够形成上下游完整的产业链、创新链、消费链。畅通国内大循环,能够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最大程度发挥集聚效应,促进生产要素向新兴生产力方向加速流动,进而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近年来,我国很多产业的兴起壮大和科技创新发展历程都见证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性,如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及数字化平台等。税收制度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国一盘棋”全局观念影响下,税制改革需要破除生产要素地区间壁垒,构建科学合理的税收法律体系、税种体系、税收优惠体系及征管体系,增强税收制度的稳定性、明晰性和可预测性,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1.税制改革要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在税制改革中构建地方区域性政策的协调机制,既要服务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宏观战略目标,又要克服税收政策与地方区域性政策割裂、博弈的难题。我国曾多次通过财税体制改革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2022年我国提出参照税种属性划分收入,“将税基流动性强、区域间分布不均、年度间收入波动较大的税收收入作为省级收入或由省级分享较高比例”,通过对流动性强的税基进行合理划分,可以减少地方税收收入从本地流动性税基中分成,避免地区间为争夺税源进行不正当竞争。

2.循序渐进解决税收收入与税负归属背离问题。对于税收收入在中西部、东北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向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形成的横向税收分配不均问题,税制改革要在“税源”与“税权”的区域间冲突中加强调控力度。比如对增值税的生产地征税原则,跨省市总分机构所得税分配比例,数字经济“产销分离、销售集中、消费分散”商业模式的税收应对等,持续进行完善优化;做好税收制度与区域改革、国家宏观战略之间的衔接配合,减少行业性税收优惠、地区性税收优惠的叠加。为了追求综合实际税负最小化,企业会在不同地区注册子公司或分公司,采用关联交易方式利用不同地区税收优惠和财政扶持政策获利,这实际上扭曲了价格体系,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对冲了地区性优惠政策的实际效果,对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形成干扰。针对此种非生产性跨地区注册企业,可借鉴国际税收的“双支柱”规则,从跨地区企业集团整体收入或合并利润出发设计税收解决方案,设置各地区最低税,确保跨地区企业在各辖区承担不低于一定水平的税负,允许其他地区对课税不足的企业课征“补足税”,以约束各地“以邻为壑”的企业进行所得税逐底竞争。税收制度应当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关系,探索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监管模式、征管体制,助力加快形成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三)税制改革要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发挥促进社会公平作用

深化税制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能够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在统筹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结果公平过程中,影响各地区各群体收入分配及财富分配格局,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税制改革需要通过对公共资源的征收、分配、使用,有序推进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面向各类群体均等化、无差别化,协调多元化、多层次复杂利益关系,更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税制改革不仅以经济方面的竞争公平、分配公平为目标,同时肩负着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防止两极分化、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使命。

1.公平正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税制改革是对既有利益格局的调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税制改革日益成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抓手。注重公平,可以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形成有利于生产力提高和经济增长的社会条件。税制改革要在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市场潜力充分释放、资源配置最优化和效率最大化的基础上,处理好税收公平问题。

2.法治是维护税收公平的基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当前,我国18个税种已有13个完成立法,初步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税收法治体系,基本能够保证社会成员公平地适用相关税收制度安排。同时,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税收法治体系还具有较大改进空间,在税法立法、执法、司法过程中应提高对社会成员公共需要的回应和协商,使社会成员对税收法治的优化期待在税收法律体系中充分体现。随着立法条件日益成熟,需要加快尚未立法税种的立法进程,使之趋于稳定。

3.税收制度执行是否公平显著影响社会公平维护效果。税收制度执行的不公平或税收制度执行在不同地区有所区别,会产生征管过程中的不平衡、不一致。维护社会公平需要完善税收征管程序,提高税收制度执行的公平性。要持续推进税收征管改革,在改革中不断聚焦纳税主体需求,降低征纳成本,提高征管效率,依法帮助纳税人办理涉税业务、解决涉税难题,同时提高对偷逃税行为的查处力度,弱化税务人员自由裁量权。

(四)税制改革要发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作用

税制改革需要根据新时代税收服务国家治理方略的需求,更好作用于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在税收政策层面要呈现适应性、驱动性,在税收实践层面要发挥持续辐射效应,使税收各项职能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税收制度改革中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发挥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1.税制改革要赋能新质生产力。当前我国正处于要素驱动主导型增长向创新驱动主导型增长转换的关键时期,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撑。深化税制改革要围绕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出台激励底层创新、源头创新、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等税收政策方案。要对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提供税收制度保障;优化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税收激励,确保税收制度有效覆盖新兴领域;加快构建适应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开辟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提升人力资本税收支持质效,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激发内生动力,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税制改革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在实现居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合市场规律的基础性税收制度和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医药产业、房地产、就业创业等税收政策,采取更有效有感的税收措施助力民生发展。

3.税制改革要聚焦绿色发展。为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助力美丽中国建设这一“国之大者”,要加快构建包括碳税在内的税种齐全的绿色税收体系,适度调增绿色税收收入规模,建立区域间绿色发展补偿机制,完善绿色税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切实保护绿色发展底色,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四、从路径看,税制改革要立足税收职能不断推进

(一)提高站位,拓宽税制改革的视野

深化税制改革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特征为背景,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紧扣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新趋势、新特点,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效率和公平、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从更好服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高度,内嵌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改革框架中,通过努力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税收制度,为到2029年完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七个聚焦”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二)稳中求进,走稳税制改革的坚实步伐

要在新时代以来税制改革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税制改革,基于我国国情、税情,对现行税制进行修正,避免对现行税制进行“大拆大建”。税收政策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探索新一轮税制改革要更加注重精准性,利用税收政策“精准滴灌”,防止“大水漫灌”,保持税制改革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保障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财力汲取能力是税制改革稳定推行的基础,应对税制改革建立科学评估机制,以更好发挥税收调控经济的职能作用。

(三)守正创新,实现税制改革的多维目标

推进税制改革,要在尊重基本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把握方向,不能忽视税收组织收入、调控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要充分考虑税收收入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有力保障财政支出。要加强顶层设计,树立系统观念,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采取灵活的税收政策熨平经济波动,在合理区间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繁荣。要在收入分配中更好进行三次分配中的税收调节,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新时期税收职能定位要求税制改革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强调要在国家制度体系这个大系统中统筹考虑。在现代税收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法治引领,规范税收法律体系。要完善间接税体系,调整消费税、环境保护税、资源税征收范围和税率水平。在直接税体系中要完善个人所得税综合征收制度,优化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制度,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兼顾国家、地区发展战略,及时理清政策叠加、边际效应递减的不当措施。

(四)开放包容,推动税制改革与国际接轨

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和活力,我国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显著提高,我国税收制度在促进“双循环”、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中的竞争力的使命更为艰巨。税制改革在促进企业“走出去”以及“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国内税制与国际税收规则协调方面,要更加注重内外联动,不断加强国际税收合作,积极参与碳税、数字税、知识产权税收政策等国际税收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当前外部环境严峻,税收政策在国际竞争中的工具性地位增强,面对建立合作共赢的国际税收体系、改善国际税收环境的新要求,我国既要积极争取国际税收规则变革中的话语权,也要不断加强研究国内税法与国际税收规则的衔接,严厉打击国际逃避税,深入参与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行动计划,为全球税收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以上报告,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联系我们
付费后若不能复制,请刷新页面重试。 如有问题,再加客服微信。 工作日上午8:30-11:30 14:30-17:30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领取验证码
注:需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以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费30天内免费复制

价格:2.99元

支付宝支付
扫一扫,支付¥2.99

正在加载二维码...

支付完成后,请等待10秒左右,请勿关闭此页
请在这里放置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